一、地理區位
項目地位于甘肅省慶陽市寧縣和盛鎮東樂新村,處在東經107°41′~108°34′、北緯35°15′~35°52′之間。項目地所在的和盛鎮東接早勝、中村、坳馬三個鄉鎮,西連鎮原縣荔堡,涇川縣的涇明兩個鄉鎮,南面是太昌鄉,北與焦村鄉毗鄰,北距慶陽市35 公里,距慶陽機場40公里,距寧縣縣城 27公里,南距咸陽機場200公里。
二、規劃對象及規劃范圍
規劃區位于寧縣和盛鎮東樂村,規劃總面積約為3016畝。具體范圍:東面、西面、南面以溝壑為界;北面部分包括兩個山丘,西北部分與東樂村村莊相鄰。規劃范圍圖示如下(紅線內):
三、資源評價
項目地的特殊地貌、氣候、農業資源,以及所在區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豳文化等都具有一定的開發潛力。
1、獨特的地質地貌
董志塬作為“黃土高原之最”,決定了田夢園旅游資源的非凡性和獨特性。董志塬表現出視野開闊、礦美的意境,其本身就是引人入勝的風景資源。該地貌通過影響長期生活在其環境中的人的思維、性格、審美而影響人文景觀的形成,又涌現了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2、豐富的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真實反映了項目地的文化風格,游客希望在旅游過程中獲得新奇感受,利用非遺和窯洞民居開發特色小工藝品、特色居住體驗,展現文化差異,增強田夢園吸引力。
3、特有的農業資源
借助田夢園特有的洋牡丹花卉開展賞花旅游,集觀賞、體驗、深加工、獨特餐飲、攝影、會展于一體,衍生農業資源產業鏈,突破傳統農業資源限制,做好質量為本的品牌發展戰略。
4、深厚的農耕文化
古豳國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基礎,其農耕文化可作為重點,開發農耕旅游產品。農耕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模式有觀光型及體驗型兩種。田夢園可將農耕文化轉化為可觀賞性和體驗性的文化旅游產品,如農具、農用景觀的參觀,農事耕作的體驗等。
四、總體定位
依托董志塬獨特的地形地貌,以農業為基礎,倡導新田園主義,有機融入當地古豳文化、民俗文化、書畫文化等,打造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田園養生、親水游樂、親子教育等于一體的“樂活型”田園綜合體。
形象定位
隴東田夢園•多彩樂活谷
這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田園綜合體。
五、空間布局
根據空間布局原則,圍繞“隴東田夢園•多彩樂活谷”這個主題,本園區在空間上形成“五樂多彩聯動,一區綜合服務”的發展格局:
樂土——董志塬生態旅游區
一區:入口服務區
項目舉例
1.游客中心
建設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綜合性游客服務中心,主要功能:票務、咨詢、導游服務、展示宣傳、旅游電子商務、景區管理、醫療救援、臨時休閑、餐飲、購物、廁所等。
在建筑上,利用地形高差,設計成具有黃土高坡特色的生態建筑,同時體現田園文化、地方文化特色。
2.一帶一路
該主題分片區占地300畝,花海以不同品種花帶形式交替種植,并配以駱駝、鄭和寶船道具,體現一帶一路文化。其中“一帶”種植象征幸福的格;ǎúㄋ咕眨,寓意一帶一路戰略將給沿線國家帶來幸福!耙宦贰狈N植藍色馬鞭草或藍色薰衣草,代表藍色的海洋。
“一帶一路”分片區中心處還將建設一個1800平方米的花海廣場,包括休閑、娛樂、表演等功能。狄仁杰斬九龍故事、公劉故事將在此演出。
3.濱水休閑谷
圍繞現有的兩處水體,美化周邊環境,開發旅游餐飲、室外燒烤、休閑垂釣、田園露營、象棋步道(寧縣是木制象棋發源地)、冬季冰雪運動等項目,打造優美、愜意的濱水休閑空間。
4.有機采摘園
在園區最北端的農田,開發室外與大棚相結合的果蔬采摘園。主要采摘品種有九龍金棗、金絲蜜棗、油桃、水蜜桃、蟠桃、葡萄、草莓、西瓜、小西紅柿以及各種有機蔬菜等。
5.親子農場
通過鄉土化的休閑體驗和趣味性的鄉村娛樂活動,為父母與孩子提供簡單、有趣的鄉村生活體驗。在環境營造上,追求原汁原味,注重對自然、人文景觀的保護,在交通工具上,以步行為主,輔以觀光馬車、驢車、自行車等。在產品設計上,以簡單化、原生態和趣味性為主,如兒童菜園、兒童工坊(重點傳承寧縣非遺)、玉米迷宮或秸稈迷宮等。
6.馬術俱樂部
對驢棚進行改造,以馬術為主題平臺,打造集馬術培訓、馬匹管理、馬術賽事、馬術健身以及個人或家庭休閑度假和聚會等相關服務于一體的馬術俱樂部。
7.窯洞文化谷
在有窯洞舊址的溝壑里,以窯洞為載體,薈萃當地民俗文化精華,開發窯洞酒吧、窯洞餐廳、窯洞民宿、窯洞工坊、窯洞康樂廳等業態,打造董志塬溝壑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