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回鄉祭祖
2013年9月13日上午,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首次回到祖籍地安徽省績溪縣的龍川村。上午10時,胡錦濤在夫人劉永清陪同下,沿著龍川的水街走到010號胡家祖籍老宅。從老宅里走出後,胡錦濤又沿路參觀了“奕世尚書坊”,走過“十全十美橋”,來到了“龍川胡氏宗祠”觀瞻!盀榱擞雍\濤的到來,胡氏宗祠首次打開正門迎接(注:日常參觀者只能從側門進入),同時將宗祠門前的門坎搬下,以歡迎親人回家!毕挛,胡錦濤夫婦一同去了胡家祖墳,完成祭祖之行。離開龍川前,胡錦濤與當地市縣基層領導分別合影,并與第一排的老鄉逐一握手,“見了家鄉人,格外親切!焙\濤的一句話讓鄉親們倍加感動。
胡錦濤是安徽績溪人。但他們家從爺爺那一輩就因外出經營茶葉生意而遷到江蘇泰州,胡錦濤的青少年時代在泰州度過。參加工作后,因公務繁忙,他一直沒有回過績溪老家,這次能有機會返回家鄉,也算是了卻了多年來的一個夢想,也讓績溪家鄉人民引以為豪,感到分外親切。
遙想十一年前(2002年4月)做龍川旅游開發總體策劃時,它還是個養在深閨無人識的皖南眾多古村落的一員,當時胡錦濤同志還不是國家最高領導人,但已經確定了未來的地位。所以,做總體策劃時我們也是壓力與動力并存,龍川的旅游開發也是自從那次策劃開始走上了康莊大道。胡錦濤同志回鄉祭祖體味鄉情必將更加推動龍川的知名度提升。
如畫古村龍川
在中國的旅游版圖上,可尋覓、品味古老華夏文明的地方很多,但是位于安徽省績溪縣的龍川景區更是令人妙不可言,這里是云山繚繞的船形古村落,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景區有千回百轉的古廊橋、有歷經千年的古祠堂、還有一門三尚書的古牌坊,眾多徽文化遺存在這徽風古韻里得到有序傳承,其中,胡氏宗祠、胡宗憲少保府、龍川水街等景點,更是與當地徽山、徽水、徽州古村落相互映襯,渾然一體。
2003年,初見龍川村,還是個待字閨中、無人問津的小姑娘,雖有惹人憐愛的羞澀,但同時也有著封閉帶來的衰落。10年以后,再遇龍川,嫣然出落成了內外兼修、楚楚動人的古典美女。
十年前,有幸參加《安徽省績溪縣龍川旅游區開發策劃》的編制,一路走來,親眼見證了龍川喜人的變化。
目前,龍川已成為安徽省歷史文化保護區、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和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屬全國三十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2007年度被評為“安徽省十大美麗鄉村”之一,2008年獲全省首批20個“安徽旅游美麗鄉村”之一,2010年榮獲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2012年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2013年龍川水街入選第五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尊重歷史的策劃思路
由于龍川屬于歷史悠久的古村落,所以在對龍川旅游區的策劃中,重點強調了對其歷史脈絡的尊重。圍繞“徽風古韻、山水秀美、國之瑰寶、人杰地靈”四大主題進行設計,整體布局上延續了江南水鄉、徽派建筑的自然格局。
徽州古村落的最大特點是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表現在村落的選址、休閑農業規劃和布局中,這種“山深人不覺,全村同在畫中居”的意境追求,成為現代城市居民向往古村落生活的精神動力。所以,策劃中強調古村落保護首先必須立足于整體,具體的又體現在保護古村落的風水格局和村莊結構兩個方面。
除了注重龍川村風水格局和村莊結構的保護,規劃還強調了對傳統建筑的保護。傳統建筑是形成古村落物質空間的主要元素,并且古村落許多文化形態也是依附建筑而存在,因此成為古村落游覽的主要興趣對象,特別是一些宗族建筑、名人故居更是最主要的景點。保護傳統建筑是古村落保護的中心任務。保護的基本原則是“修舊如舊”,盡量保持古建的原真性,但可根據建筑的價值作分類處理。根據龍川村傳統建筑風貌及其完好程度分為五類:文物類建筑、保護類建筑、改善類建筑、保留類建筑、更新類建筑。對每個類型的建筑都做出策劃。
水口園林和民居庭院在徽州古村落中十分普遍,并且獨具特色。目前龍川村在這兩方面相對不突出,但具有創造發展的條件,從完善旅游功能出發,規劃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規劃借鑒徽州古村落水口處理經驗,結合對古官道的恢復以及對登源河的治理,在內外水口間新建龍川村水口園林,名“稻香園”,體現龍川古人“耕讀傳世,科舉報國,商貿補田”的文化傳統。稻香園包括下馬坊、梅林書院、荷花塘、臥龍崗、松風亭、路亭、梅花林、盆景園等景點。稻香園恢復了歷史上的進村古道,作為游覽的入口序列,豐富了游覽內容,延長了游覽時間。
利用古村內現有果園、菜園、竹林、古井以及空地和民居庭院等,建設具有龍川村特色的花園景觀系統,這些小空間與狹窄的街巷相對比,活躍了古村空間,起到了步移景異的效果,也滿足了村民和游客小坐休憩、品茗交談的需要。
尤為重要的是,策劃沒有停留在古村本身,還把后山和田園結合起來,貫徹了皖南古村落依山傍水的風水格局的歷史脈絡,也為旅游開發拓展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