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背景
柘林鎮地處江西省永修縣西北部,西抱柘林湖,東臨316國道,南有焦武公路經過。全鎮總面積172平方公里,人口1.2萬。
二、發展目標
按照“生態立鎮、產業興鎮、旅游活鎮、魅力強鎮”的發展戰略,指導和制定結構清晰、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具有地方特色的柘林鎮總體規劃。達到經濟繁榮、生活富裕、交通便捷、基礎設施齊全和生態良性循環的宜居城鎮。
2030年,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初步實現現代化,城鎮人口規模達到鎮區人口13000人,城鎮化水平57.02%。
三、鎮域空間布局
一心、兩點、三片區
一心:鎮域中心(鎮區),為柘林鎮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是全鎮經濟發展的重心,鎮域經濟的增長極,具有較強的集聚和輻射功能。
兩點:即易家河村和司馬村,這是柘林鎮經濟發展的重點,重點發展以旅游服務配套為主的產業,依托云居山——柘林湖風景名勝區和廬山西海國際溫泉度假村帶動餐飲業、交通運輸業、金融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對鎮域經濟起到促進和帶動作用。
三片區:
云居山——柘林湖風景名勝區----該景區是九江市繼廬山之后的第二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柘林湖水質清澈,湖中小島眾多,有“千島湖”之稱,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旅游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將建設蓮花城至易家河快速通道。
易家河村經濟片區----形成以易家河村為中心,廬山西海國際溫泉度假村為重點經濟發展對象,其次是桃花溪漂流景區等旅游產業,還有已經規;、產業化和品牌化的易家河柑桔。農業生態觀光業和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規;殉醪叫纬,應加以引導和優化,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將開發建設云居國際度假山莊及賽芳農產品展示中心。
司馬村經濟片區----該區區位優勢明顯,以司馬村為中心,依托云居山——柘林湖風景名勝區,主要以發展旅游服務配套基地為主,同時穩步發展柑桔產業。將開發建設廬山西海歡樂世界。
四、村莊布點規劃
規劃將柘林鎮村莊分四類進行整治:
(1)城鎮改造型:隨著城鎮化發展,對于城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村莊有計劃、有步驟地按照鎮區規劃進行統一安排,引導村民向城鎮生活方式轉變,逐步使村莊轉變為城鎮居民點。
(2)集聚發展型:具有完善的公共設施且規模較大的村莊,在原有的基礎上集聚周邊分散的村莊人口,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完善服務功能,成為中心村或基層村。
(3)規?刂菩停規劃予以保留的村莊,允許就地整治,限制其建設規模的擴張,引導當地居民向鎮區和中心村集聚。
(4)搬遷撤并型:將原有村莊整體逐步撤除,搬遷至城鎮、中心村或移民新村。
五、城鎮用地選擇及發展方向
柘林鎮城鎮空間發展思路為“東進、西限、南北控制”,拉大城鎮骨架、完善城鎮功能。
“東進”---依托柘林鎮區原有政治、文化、商貿中心,向東開發,完善鎮區內部的各項配套設施,提升整個柘林的旅游服務功能。
“西限”---西部是江西省柘林水力發電廠,對西部進行限制發展。
“南北控制”---北面是群山圍繞,南面是修河,為了保持柘林鎮良好的生態環境,宜控制開發建設。
六、功能結構分析
規劃修河以北地塊形成“三心兩軸三片區”的空間結構:
三心——以柘林電廠和原工程局生活區為主的居住中心,以鎮政府為主的綜合服務中心及旅游商貿服務中心。
兩軸——沿河大道是柘林對外聯系的主要道路,是修河以北鎮區發展的依托軸;沿河北路是柘林連接到國道316的主要干道,貫通城鎮東西,是修河以北鎮區的主要發展軸。
三片區——規劃以生態廊道、公路和城鎮主干路等分隔因素為界線,將柘林鎮區劃分為三個功能區:居住片區,綜合服務片區以及旅游商貿服務片區。
修河以南地塊形成“一軸兩片區”的空間結構:
一軸——即通往廬山西海國際溫泉度假村的西海大道。
兩片區——即溫泉路以北的旅游綜合服務區和溫泉路以南的現代農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