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分析
地名緣由:據《清史》和保德地方資料記載,康熙皇帝第三次親征噶爾丹時曾在保德留宿三日,與皇長子乘船捕魚,在品嘗保德大棗后對其大加贊賞,并賜名“油棗”,并留下“一窮二白的保德州,唯有鯉魚大油棗”,保德油棗和石花鯉魚成為皇家貢品,名聲遠揚,棗園生態園規劃成為了清代皇家御棗園。
現狀分析:康熙棗園具備區位優勢、生態旅游優勢和文化特色優勢,在國家政策支持和休閑農業市場不斷擴大的大環境下本可以快速、高效的發展,實現經濟增長、居民增收,然康熙棗園缺乏縱深空間,前期規劃不夠合理,景觀營造缺乏合理性,部分景觀存在相互遮擋現象,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不夠完善,未能將康熙棗園的文化底蘊和生態優勢完全挖掘出來。在周邊競爭日益激烈的條件下,康熙棗園缺乏能夠對旅游者產生強大吸引力的核心吸引物,導致康熙棗園發展緩慢,效益低下。
二、項目思路
康熙棗園雖有一定資源優勢,但是缺乏重量級的旅游資源,若按照一般農業旅游或鄉村旅游的模式來發展,難以形成大突破。我院對康熙棗園的 棗文化 加以凝練,形成以 棗文化 為主要線索, 皇家文化 和 黃河文化 為次要線索的規劃思路,康熙棗園的規劃圍繞這三條線索展開。
1、超越鄉村旅游與農業旅游的常規業態,以打造養生度假區的理念來建造生態農業旅游區,凸顯后發優勢;
2、依托園區的棗文化特色,以康體養生文化為主導,開發養生旅游產品,構建核心競爭力;
3、借助皇家棗園的特色,以周邊地區為重點客源腹地,抓住中高端市場,著力打造現代版的皇家旅游休閑度假產品;
4、引進葡萄酒莊園規劃的模式,利用園區的窯洞,打造中國特色的窯洞棗酒莊園,實現農業產業鏈的轉型升級;
5、積極融入沿黃旅游帶的發展,在共性中凸顯特性,實現區域聯動發展。
三、項目發展定位
總體定位
以棗文化為主題,以皇家文化為特色,融入當地黃河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集生態觀光、養生度假、康體運動、文化體驗和棗樹種植、紅棗加工、紅棗商貿等于一體的 棗文化主題體驗區。
目標定位
“三大基地、一個示范”
三大基地:養生度假基地、婚戀旅游基地、老年做壽基地
一個示范: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形象定位
康熙棗樂谷 養生大莊園
發展戰略
戰略措施
四、項目總體旅游規劃
空間布局:一帶一路五區
項目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