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背景
一、地理氣候
地理:沱川鄉位于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最北端邊陲,以清溪川流不息,淙淙有聲而名沱川,東鄰浙源鄉,南連清華鎮,西接鄣山鄉,北與安徽省休寧縣汪村鎮接壤。全鄉山林面積91340畝,森林覆蓋率91.8%,境內層巒迭嶂,氣勢雄偉,生態環境純凈而天然,具有發展旅游最佳的生態條件。
氣候:沱川地處中亞熱帶,具有東亞季風區的特色,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霜期較短、四季分明。平均氣溫為16.8℃,最熱月7月,月平均氣溫為28.0℃。極端最高氣溫41.0℃,極端最低氣溫-11.0℃。歷年總降水平均1962.3毫米,其中1-6月降水呈遞增趨勢,7-12月呈遞減趨勢;上半年占全年降水量的69%,4-6月為明顯雨季,稱為汛期,平均月雨量在200-300毫米以上,占全年降水量的47.9%。年最大降水量3036.8毫米,出現在1998年。月最大降水量970.4毫米,出現在1998年7月。
二、交通條件
沱川距婺源縣城55公里。沱川所在婺源區位交通非常優越。婺源的高鐵(京福高鐵)2013年通車,上海至婺源只要兩個小時,北京至婺源四個小時內到達。屆時將形成航空(黃山機場、景德鎮機場、上饒機場),高鐵(京福線),高速(景婺黃,景婺常)立體交通網絡體系。
三、旅游資源
沱川鄉地處大山深處,森林覆蓋率高達91.8%,境內層巒迭嶂,氣勢雄偉,生態環境純凈而天然。具有有機農產品產出地最佳的生態條件。境內溪頭瀑布群、篁村羅漢松、金崗嶺紅豆杉群等自然景觀和田園風光旖旎幽雅,名木古樹遍布村野!叭_隧,山風撲面來”,蒼翠欲滴的盎然生機構成生態美的特有魅力,給人一種回到大自然的感覺,令游客流連忘返。
沱川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書鄉”美譽,鄉人好讀成風,祟尚理學,“讀朱子之書,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幾百年來,高官碩儒和文人學者輩出。沱川徽文化特色明顯,完好保存著許多徽式古建筑,如理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被譽為“理學淵源”、“山中鄒魯”,堪稱“中國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此外這里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宗教文化也比較濃厚。具有十分豐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資源。
旅游開發分析
一、優勢
沱川地處全國知名旅游勝地——婺源,其旅游區位良好,徽文化特色顯著,生態環境優美,資源組合相對完善,并具有相對于其他先開發景區的后發優勢。此時正處在國內旅游大發展時期,《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的出臺也為沱川理坑、篁村等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帶了來了機遇。婺源正在建設的“世界最大生態文化公園”以及其周邊旅游公路的建成完善,都為沱川景區的開發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沱川旅游開發應充分借鑒國內外旅游發展先進經驗,規避其它類似景區開發存在的問題,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跨越式發展之路。
二、劣勢
沱川無論是內部交通還是外部交通的發展都嚴重滯后,可進入性差是沱川旅游發展最大的瓶頸。沱川徽文化古村落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缺乏獨特性。同時沱川旅游開發還面臨著旅游服務設施發展滯后,旅游專業人才緊缺的問題,這些都是沱川旅游發展需要面對和克服的劣勢。
旅游開發定位
一、總體定位
依據前面的SWOT分析,為了更好地體現沱川的特色,有效銜接婺源縣“建設中國最美鄉村、世界文化生態大公園”的總體目標,本次規劃把沱川景區定位為:徽文化特色鮮活、旅游意境濃厚的中國鄉村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