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國家農業公園位于山東省蘭陵縣代村,總投資30億元,總面積62萬畝,其中核心區2萬畝,示范區10萬畝,輻射區50萬畝,是山東省目前唯一被命名為國家農業公園、規模最大的生態農業旅游莊園。園區將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相結合,同時融入人文歷史、農耕文明,生動展示了蘭陵作為“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南菜園”的美麗畫卷。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先后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園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全國十佳休閑農莊;代村被評為“中國美麗鄉村”、“山東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規劃結構及功能分區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空間格局規劃為“一帶、雙軸、五區”,具有現代農業示范、現代種苗培育推廣、農耕采摘體驗、民風民俗體驗、休閑養生度假等多項功能。
整個試點項目分解成十個功能區:農耕文化、科技成果展示區、現代農業示范區、花卉苗木展示區、現代種苗培育推廣區、農耕采摘體驗區、水產養殖示范區、微滴灌溉示范區、民風民俗體驗區、休閑養生度假區、商貿服務區等十個功能區。
蘭陵縣整合代村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國營農場2萬畝土地,規劃了“一心兩村一帶五區”的空間格局。即西汶河生態農業景觀帶、農業生態休閑軸、農業文化體驗軸和綠意蘭陵、蘭陵溫泉、五行田園、中國知青園、蘭花(郁金香)園等五個園區。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項目設置
“大型農展館”內展示了蘭陵現代農業的發展成果
“錦繡蘭陵”濃縮了蘭陵美麗的山水風光,濃厚的風土人情
“蘭香東方”既展現了國蘭的清香高雅,洋蘭的絢麗多彩,又詮釋了蘭陵與“蘭”的歷史淵源,蘭陵因“蘭”而得名,蘭花是蘭陵的縣花
“華夏菜園”是一處以高科技種植及新品種展示,集旅游觀光、休閑體驗為一體的多功能場館
“沂蒙山農耕博物館”展現了魯南、蘇北地區從遠古鉆木取火到我們兒時記憶的幾千年的農耕文化
“雨林王國”是江北最大的熱帶植物主題場館,探秘神奇的南美熱帶雨林景觀,又能采摘品嘗芒果、蓮霧、雞蛋果、番石榴、荔枝等熱帶水果的美味,還可以與遠古的恐龍、非洲的大象、鱷魚等牽手相會
“竹林水岸”的竹林、小橋、流水、人家,向人們展現了一幅“夢里水鄉”令人向往的意境
“花海田園”中春天里的萬畝油菜花、秋天里的萬畝葵花為您開放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的模式
景區聯動,突破瓶頸
通過與臺兒莊古城、微山湖等景區的聯動,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已經嵌入到山東的主要旅游帶上。2014年4月有8個約30人的“游山東”海外旅行團來到蘭陵國家公園。在這條線路上,與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同時列為目的地的,是曲阜“三孔”、泰山等世界級景點。而且,每個團都留足了至少兩個半小時的深度游玩時間。組團社提出,外國游客主要的目的是來感受山東的傳統文化。
深挖特色,文化為魂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深挖本鄉本土厚重的文化土壤,通過將本土文化盡情發揚,摸準游客的興奮點,找到文旅農結合的融合點,也為當地找到了一種文化自信。
2014年1月,原蒼山縣更名為蘭陵縣。2015年4月,蘭陵縣正式將蘭花確定為縣花。相傳,蘭陵因周圍高地上開滿蘭花而得名?梢哉f,蘭花在蘭陵縣的歷史文化中,具有獨特的價值;在公園內的沂蒙山農耕博物館,有一家叫老娘豆腐的小吃攤,來這里消費的游客絡繹不絕。這個小吃攤是公園特意挖過來的,因為其制作方法完全采用當地傳統的手工工藝。
敞開大門,效益共享
2014年,蘭陵縣將群眾文化活動中心搬進了公園,將群眾文化和旅游結合起來了。在這里,本地市民的排練、展演全面開放,成為可以與游客互動的游覽項目,游客可以和本地農民同樂。公園針對本地居民免票,而且每年承接國家新型職業農民培訓5萬人次,各級黨員培訓3萬人次。國家農業公園不僅是個公園,還是現代農業技術的示范窗口,還承擔著重要的教育功能、文化傳承功能。與旅行社、教育部門合作的親子游、課外游,也成為蘭陵國家公園今后發揮社會效益的重要載體。
產業升級,三位一體
蘭陵縣是農業大縣、農業強縣,“蒼山蔬菜”品牌享譽全國。近幾年,蘭陵縣在蔬菜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農村建設中,以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為著力點,將農業與旅游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并與其深厚燦爛的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堅持文旅農“三位一體”發展,在競爭激烈的旅游市場上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力。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的意義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業態,在山東省率先試點并成功實施,成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升級版,是中國鄉村旅游的高端形態,填補了山東省國家農業公園旅游項目空白,成為了打造“山東旅游第三極”的重要支撐點,在山東省旅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的看點
蔬果之奇
園子里的豐產高產奇景令人著迷。長期困擾人們的農產品供應不足的問題,在這些高產優良品種面前迎刃而解。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里面種植的一株株大蔬果非常搶眼,一個南瓜最多可以長到821公斤,有成人腰部高;地瓜(紅薯)長在樹上,又有“天瓜”之稱,一年可以結果四至五次,每株年產量可達1噸;一棵西紅柿樹,能結上萬個果實;一株甜椒樹,掛果期長達兩三年,結椒600來個;一樹茄子,居然統共重達300公斤……
農技之妙
不見田地,也沒有土壤,翠綠的菜果花卉,從縱橫交錯的管道中挺身而出——工廠化的無土栽培技術,是蘭陵國家農業公園的一大看點。
立柱式無土栽培技術即是其中一種,這種立體排列的方柱,直徑85厘米,營養液可在管道內循環流動,走進這個區域,如同在森林中穿行;滾筒栽培更是精妙,一只大滾筒上,裝有一排排蔬菜架,植入各種葉菜,懸裝在盛滿營養液的水槽之上;菜菌立體套作技術,是采用直徑11厘米的“栽培管”,將管道按斜面和水平布置……
濃郁鄉愁
一間“沂蒙山農耕博物館”,把本地鄉村的生產生活情景,通過模型、實物、人物雕塑,活生生地展現出來。穿行其間,你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若是正巧遇見“娶親”,甚至接到了沂蒙姑娘從繡樓上拋過來的繡球,便有機會上樓“對拜成親”,成就一段短暫的美好姻緣。
蘭陵以蘭得名,自古植蘭,園區遂特設一間“蘭香東方”溫室,展示多種蘭花品種,引得游人紛紛駐足拍照留念。也有不少游人干脆在蘭花叢旁的茶座坐下來,品茗聞香,聊會兒大山。
“沂蒙老街”老街上,全是仿明清古建筑,設有上百家小吃店以及旅游商品小店。一條人工小河,蜿蜒流淌在街中央。小戲臺上民間藝人唱著老曲,那滄桑的音調,很容易把人們帶入久逝的歲月。
休閑時光
這個農業公園在陸續流轉的1萬畝土地上,建成了熱帶雨林、竹林水岸、濕地公園、百姓菜園等12處休閑娛樂場所。接下來公園還要擴大1萬畝,總投資將達10億元,新增田園居、迷你小屋、咖啡屋、酒吧等消費娛樂場所,讓園內的業態更加豐富完善,滿足更多游人的需求。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項目評價
資源豐富,高效整合
區位優勢明顯,多條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縱橫交匯;蘭陵也是臨沂文化古跡最多的縣;荀子、李白、季文子、左丘明、匡衡、蕭望之及蘭陵笑笑生等歷史文化人物在此留下印記;革命歷史上“蒼山暴動”、抱犢崮抗日根據地、魯南戰役等都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蘭陵是山東省的農業強縣……蘭陵縣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將資源轉化為能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全新發展模式。
休閑鄉旅,精準定位
蘭陵農業公園是現代農業園林景觀融合了休閑、度假、游憩、學習等功能于一體的規;l村旅游綜合體。游客可觀賞游覽農耕文化、科技成果展示區、現代農業示范區、花卉苗木展示區、現代種苗培育推廣區、農耕采摘體驗區等多個功能區。即將開園的中國知青園、三百畝荷花濕地、民風民俗體驗和休閑養生度假區將進一步完善公園旅游要素,凸顯休閑旅游品牌。
支點帶動,區域協同
國家農業公園是全縣旅游發展的突破口,公園發揮支撐點的作用,整合全縣內蘭陵鎮的蕭氏文化園、蘭陵美酒產業園,魯城鎮的會寶湖生態旅游區等旅游板塊,打造蘭陵城郊生態游憩帶、山水風情觀光帶、古縣神韻修學帶、佛學禪修文化帶等蘭陵旅游“四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