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國家農業公園被列入省重點項目,位于鄭州與開封市之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有城市主干道、輕軌、高速公路與鄭州主城區連結。公園主要涉及雁鳴湖鎮的東漳東村、韓寨、朱固3個村,北至運糧河,東南至丁村溝,西接中東路,三面環水一面為路,占地7073畝。園區水系規劃范圍為5.3平方公里,通過對區域內防洪排澇、水資源配置、水質保護等工程建設,構建“水景觀、水文化、水生態”相互協調和有機組合的水生態環境系統,使園區呈現一派“水流岸綠、水清景秀、鳥語花香”的誘人景象。
一、中牟國家農業公園背景及意義
(一)背景
中牟縣地形地貌以平原為主,是農業大縣,按照建成市民的菜籃子、休閑觀光好去處、優良生態環境的所在地三大功能需求,在現代農業方面提出了規劃建設450平方公里的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以發展設施菠菜、優質高檔花卉、林果等產業。先期在核心區啟動了5平方公里的先導區,中牟·國家農業公園。
(二)意義
中牟國家農業公園的建成,將引導城市資本、技術、人才等先進生產要素注入到農業,推進中牟縣由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農業強縣轉變,提高農業生產率和農民收入,提升農業和農村發展水平,成為全縣乃至全市、全省水產、花卉、蔬菜生產的“孵化器”、“發動機”,引領、撬動農業的提檔升級;同時還能滿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長的體驗田園生活、旅游觀光休閑的需要,成為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都市人休閑樂園和生態氧吧;更為實現“建設都市型田園城市,打造鄭汴牽手的中原明珠”的奮斗目標提供堅實保障。
二、中牟國家農業公園規劃思路及目標
(一)規劃思路
統籌農業科技與創新運營策略下的產業發展規劃
服務三農的村鎮與農業一體聯動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模式構建。包括:村鎮用地空間與農業產業發展,村鎮新消費方式與農業業態更新
新開放的地域文化、建筑風貌與農業產業的融合發展
生態景觀資源與農業休閑要素一體化的資源聯動發展
尋求農業本地化、產品化與高效運營路徑保障體系支撐發展。
(二)目標
全力打造集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一二三產相融合的高端農業,建設集農業和旅游業的兼容性、高新技術和傳統農業的融合性、物質和文化價值的互補性、田園風光和旅游景點的呼應性、市民廣泛參與性等多樣性于一體的自然—社會—經濟復合型生態系統,“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游觀光農業樣板區、都市型現代農業先行區,建成中原農業科技創新、全國都市型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的典范。
三、功能分區及場館設置
中牟國家農業公園共分為6個功能區——設施農業種植示范區、優質水產養殖示范區、農業文化創意園、花卉高新科技示范園、精品果蔬示范園、綜合管理示范區。
1、歡樂農莊館
展館主要展示大型南瓜、特色西瓜栽培技術,同時建有耕作、農耕之魂、五谷豐登等體現傳統農業雕塑。針對青少年設計的部分雕塑,外表由各種糧食作物種子制成,集中對生活中的各種糧食作物做一一的介紹,使其認知各種糧食作物,讓游客在歡樂農莊里體驗感受傳統農耕文化。
2、農科快軌館
展館內容主要展示立體種植、水培、基質培等高科技瓜果蔬菜栽培技術及成果。展館內建有各類瓜果蔬菜制成奇特的景觀雕塑,有由生姜組成為的“姜山多嬌”、由花卉組成的“和諧共生、花卉樹、孔雀開屏”等景觀雕塑。
3、番茄迷宮館
展館內主要直徑8米的西紅柿樹、番茄迷宮的互動、太極八卦式種植、世界各地番茄品種展示。番茄趣味迷宮將番茄作為主題,開展各種以番茄為題材的活動,讓游客更清楚的認識番茄了解番茄,將這種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蔬菜重新演繹,為游客帶來不同凡響的新鮮體驗。
4、夢幻花香館
展館精選百合花的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140個名優品種,設置花花世界、百合中國秀、公園百合、庭院百合、生態生活、家居應用、百花香、田園百合、森林百合、荷蘭百合日、香水加油站和夢幻婚禮等景點,游人可以在花香中感受香味的奇特。
5、精品農業展銷館
展館主要有食品加工展示、優質農產品推及廣農產品拍賣三大部分,為全省農民、農業企業的特色農產品搭建展示、推介、銷售的平臺,促進訂單農業、農超對接、農企、農校、農軍食堂供需對接,為市民選購安全、放心的特色農產品提供便捷服務。
6、樂活園藝館
展館主要以家庭園藝為主,集中展示各種家庭園藝,包括陽臺園藝、居室園藝、露臺園藝、屋頂園藝、別墅庭院園藝,和對于PM2.5等吸附力較強的凈化空氣植物等。建有老人休閑花園、美林美森兒童樂園、白領綠島、太太菜園與餐園、奇異植物展銷等景點。
7、未來農業館
展館主要展示芽菜生產全過程、未來餐廳以及芽菜科普知識等。芽菜生產全過程,含有26項專利技術,體現一顆種子到一個蔬菜產品全過程。未來餐廳以芽菜為主題,通過人臉識別系統、行為跟蹤系統、眼球移動系統等7項技術檢測游客的飲食興趣并設計菜譜。
五、規劃建設要點
(一)確定總體規劃和分區規劃
中牟根據鄭州都市區組團發展,產城融合復合型、生態型的發展思路,精準定位,明確自身發展優勢及不足,制定了符合本縣條件的總體規劃和區域規劃。
(二)深入挖掘區域文化內涵
中牟項目充分挖掘了黃河流域的農耕和文明演進史,選準切合當地民風民俗,新穎又不脫離實際的展示主題。
(三)加大產業培育
每個農業公園除去基本的農業生產外,必須要有強有力的產業支持,發達的農業設施。選準一兩個品種進行重點培育和發展,形成規模及上下聯動的產業鏈,建立品牌、完善銷售渠道。
(四)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華北平原,地勢平整,人口相對稀少,成規模建設大量的設施大棚,同時秉承建成一片使用一片的原則,先期在條件成熟區域進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資源最大化利用和便于后期的運營管理。
(五)加強配套設施建設
農業公園一個最大功能就是休閑觀光,人流的快速進入是必要條件。首先打通農業公園進出道路,優化交通道路設施,合理布局休閑觀光消費場所,同時按照國家AAAA級以上的標準配套停車場、服務中心等設施,為今后的進一步發展夯實基礎。
(六)多方籌措資金
要加強爭取國家、省、市的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整合農口部門的涉農資金投入公園水利、交通、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協調好社會投資項目的相關建設,確保步調一致,協同進行,共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七)涉農改革同期推進
涉農改革是進一步釋放農業效益的重要方式,是理順農業管理體制的重要途徑。農業公園建設是涉農改革的有效載體,涉農改革的推行能加快農業公園建設的步伐,進一步穩定農業生產關系,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