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簡介
“欣耕工坊”是朱炳肇于2007年創辦的一家非營利性公平貿易機構,其自開辦以來一直致力于改善中國貧困地區青少年教育狀況,并不斷地為城鄉弱勢人群提供生產及就業的機會。2012年5月,欣耕的鄉村社區營造之路在上海青浦區金澤鎮岑卜村啟程。欣耕生態農場成立,這里有專業的自然教育老師,每個月根據季節開設不同的體驗主題,很多家庭都帶著寶寶去“種地”、去參加各種親子活動。
這是一個緣起于公益事業,卻最終形成自己的產業鏈,形成真正的農場教育基地,成為上海市八大親子基地的第一名!
二、發展模式解讀
1、源于公益,整合資源出平臺
欣耕工坊是旨在扶貧的社會組織,成立于2007年。先后在河南、上海、蘇州開展各類自我造血和可持續的社區服務項目。雖為公益機構,但欣耕工坊看起來更像商業機構,因為他們完全靠自己的雙手吃飯。欣耕工坊的從業者來自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但是從產品資源的收集到正規的人員培訓管理,再到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欣耕工坊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公益項目一:幫助河南艾滋病村村民實現自力更生
2006年9月,欣耕工坊設立了第一個項目——幫助河南艾滋病村的村民,讓他們做手工藝品擺脫貧困,實現自食其力。為村民做技能培訓、幫村民拓寬產品銷路,欣耕工坊給河南艾滋病村村民帶來的不僅僅是授之以漁的理念,更為他們拉近了夢想與現實的距離。
公益項目二:用地溝油做肥皂
公益項目三:收集咖啡渣做有機肥料
公益項目四:收集廢棄的利樂包和飲料瓶做盆栽
如今,無論是城市里的低收入群體,還是偏遠山區的貧困村民,他們都能參與到欣耕工坊的公益實踐中,而任何一個項目都能讓參與者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受益其中。欣耕工坊采取了就地取材的方式,以當地的特產、特色加以設計并確保產品的市場價值,以當地受助人群所掌握的技術加以培訓和生產。
2、關注鄉村,欣耕農場即誕生
2011年,因為一次水環境調查的參與,欣耕團隊開始關注農業面源污染背后的鄉村問題:化肥農藥濫用、生態環境破壞、鄉村空心化、被留下來的兒童與老人。直到2012年5月,欣耕的鄉村社區營造之路在上海青浦區金澤鎮岑卜村啟程。那時,土地是荒蕪的。農藥化肥的長期使用,令土壤板結,田野里難尋蚯蚓蹤跡。村里寂靜冷清,瓷磚墻鋁合金窗的新房里住著白發蒼蒼的老人。
挖掘生態溝渠,由咖啡渣、雜草還田,開始土壤改良。生態農耕伴隨著老農的不理解和牢騷開展。慢慢的,蚯蚓回來了,青蛙開唱了,蜘蛛在稻田里辦起了編織展覽……銀發農夫們憶起了多年前伴隨自己長大的農田。
目前,欣耕生態農場成為溝通城鄉的橋梁,成為搭建城鄉對話的平臺。這兒不僅有零里程的安心食材,還有在歲月深處閃耀光芒的傳統文化。這里有能暢聊農耕智慧的田間導師,有創造美好家鄉的老伯老媽!欣耕工坊走上了一條更長遠的發展道路,有了自己的生態農場,有了將扶貧公益事業更好延續的后盾。
3、樹立品牌,昕坊線下又線上
欣耕生態農場建立以來,通過農田生態多樣性的修復以及新形態的農品經營模式探索,改變農民境遇、改善自然生態環境。在此過程中,欣耕工坊創立了自己的農業品牌——昕坊。欣耕生態農場以昕坊為品牌,旗下的農產品直接采摘銷售、快遞送家的方式,手工品除了現場DIY外,可以在其官網及淘寶網站上購買。
農產品主要有:無花果、新鮮果蔬、蠶豆等
手工品主要有:青花瓷造型的記事本、剪紙文件袋、土布的電腦包和收納包……這些產品都是在市面上很少看到的。
欣耕生態農場以農業生產為基礎,同時舉辦各種公益活動及農事活動。其生態健康的理念吸引眾多家庭帶領小孩來此參加農樂親子活動。
親子特色
田間游戲:帶寶貝去田間地頭去走一走,仔細觀察,會有無數發現。
蔬菜采摘:帶上手套、拿起工具,午餐的食材需要自己采摘。韭菜和大蒜你能分得清嗎?讓村里的爺爺奶奶教教你吧。
自然手工:草木染、攤春餅、花糕制作、蔬菜湯團……種類繁多的自然手工,根據季節不同特別定制,讓寶貝們感受古樸的鄉村文化。
餐飲:自助餐2葷4素
三、欣耕工坊親子啟示
1、十年沉淀,有故事的親子,更有韻味
欣耕工坊走過將近十年的道路,才有了今天的穩定發展。欣耕工坊本身的故事就很吸引人,這期間的沉淀成就今天昕坊品牌的內涵深度。欣耕生態農場堅持生態修復理念,原始種植方法保障農產品的有機健康,多樣的手工體驗及背后故事更有人情味,因此,欣耕工坊不為親子而生,卻成為親子的最佳自然課堂,成為家長的最佳選擇!
2、自然手工,傳統文化,返璞方能歸真!
欣耕工坊的DIY是在大自然中采用最原始的制作方法,讓參與的游客能感受到工坊的趣味,感受到自然的味道。迎著風親手制作一塊花木扎染;在田園里親手采摘果樹,來一次美美的涮火鍋;在清明節品嘗青團,端午節品嘗各式粽子,親手制作,品味傳統文化。欣耕工坊讓大家在農場里找到家鄉,找到童年,找到文化根源。
3、口碑傳播加網絡自媒體,欣耕工坊樹立特色品牌!
欣耕工坊除了游客的口碑傳播外,在網絡上通過微博、微信進行宣傳。及時將生態農場的小新聞及各種活動等發布出來,與大眾形成互動。
由于欣耕本身的公益、傳統文化等特色,欣耕的自媒體營銷所表述的文字和圖片也帶著這個視角,特別打動人。舉幾個微博動態例子:
春天,欣耕工坊的一個活動,呼吁大家走進田野,寫了“你在真實的田間都看到了什么”,配上作者拍攝的照片,很吸引人。
欣耕工坊呼吁大家走進真是田園,寫了“健康友善的農田,不是抽象遙遠書面的概念,它可感可觸可品嘗”,太具有號召力了。
再比如,欣耕工坊提出的“農好,儂好”,不僅表述出生態農業的含義,更針對上海人說出了親切的自我理念,會有很好的認同感。
為什么會有這么好的語言和照片,我認為那是因為這是真實農場生活的直觀感受,是作者真心實意邀請大家去田園中體驗。好的宣傳是建立在好的產品及真情實意上的,打動了自己,方能打動游客!
總結:欣耕工坊的案例是比較獨特的,但其發展模式是值得借鑒的,尤其是價值理念。專門針對兒童的親子樂園是一種類型,很多休閑農莊或生態園,不是為專門親子而設置,但是,會不會也具有這樣的潛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