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背景
“眾手相傳·小米粒兒成長記”是重慶市文明辦和巴南區2015年4月共同啟動的網絡文明傳播活動。這項活動旨在通過網絡招募“小米粒兒”親子家庭,體驗農耕文化,體味農作的艱辛,傳播“愛物知恩·節用惜!钡睦砟。在此背景下,巴蜀小學二年級五班在重慶市巴南區石龍鎮大興村設置了一塊“小米粒兒示范田”。
二、活動設計
1、春耕——傳統插秧
2015月25日“網絡文明眾手傳·小米粒成長記”活動引發親子插秧熱,眾多家庭報名參加春耕活動。
2、夏長——扎稻草人
5月30日,50多名小學生在父母的帶領下前往巴南區石龍鎮小米粒兒示范田,用廢舊衣物自制了50多個稻草人,贈送給當地農民。
3、秋收——收割打谷
9月,秋高氣爽,重慶巴南區石龍鎮“小米粒兒示范田”里,黃澄澄的稻谷成熟了。重慶市40多個家庭的“小米粒兒”志愿者來到這里,收割他們親手種下的水稻,體驗每一粒稻米的來之不易。
主要活動:收割、打谷子、知識比賽、掛美好寄語
4、公益——義賣大米
10月25,在渝北區魯能星城小區附近,魯能巴蜀小學二年級五班的孩子們不到半小時就將800斤大米售賣一空,這些稻米是他們自己在“小米粒兒示范田”親手種出來的。義賣所得善款將捐給武隆縣石橋鎮大坪村小家境貧困的小伙伴們。
三、親子農樂項目啟示
1、自媒體傳播樹品牌
“小米粒兒”目前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品牌樹立及宣傳方面,有很多經驗值得借鑒。
首先,官方舉辦活動,全民可積極參與;
重慶市“網絡文明眾手傳•小米粒兒成長記”網絡文明傳播活動是由巴南區文明辦、重慶文明網、FM96.8重慶之聲新聞頻率、華龍網、重慶精神文明建設協會共同主辦,天使媽媽網、石龍鎮協辦,重慶市文明辦指導。這決定了該活動的宣傳力度比較強,宣傳范圍比較廣,能獲得較好的宣傳效果。
其次,線上宣傳,線下活動,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傳播;
活動舉辦期間,市民可以參與#小米粒兒成長記#新浪微話題討論并將制作的稻草人拍照上傳@文明重慶網;或者掃描活動二維碼,通過微信平臺上傳照片;網友對展播的優秀作品投票,并從中選出20個“最吸引眼球獎”,贏取神秘大禮包。這決定了民眾的參與性較高,親子家庭將自己農耕的精彩照片上傳,會吸引更多家庭參與進來,借助微信圈、微博等自媒體,傳播速度很快,覆蓋范圍也較廣。
最后,活動具有連續性,使品牌能夠穩固;活動舉辦方式多樣,以創意、趣味、教育等為吸引點,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小米粒兒成長記”活動意在通過招募熱心市民作為農忙志愿者,通過體驗農耕活動,感受一粒米的來之不易,樹牢節用惜福、愛物知恩的理念。該活動從春耕插秧、扎稻草人、收割打谷到義賣大米,持續性較強,活動初期舉辦方推出了3種親子套餐,將親子推向新的高峰,游客可體驗、可選擇的親子方式增多。
親子套餐表
2、一場活動,多個基地
“小米粒兒成長記”活動通過宣傳及各類活動活動,很好的樹立了品牌。在小米粒的帶動下,設立多個小米粒農耕基地,帶動真個重慶市的親子農業市場。
巴南區小米粒兒農耕基地一覽表
3、親子農樂項目的靈魂在于教育
親子類項目的本質在于教育,通過在田間地頭參與各類活動,達到3個目的。一方面,讓孩子親近自然,在大自然的課堂中學習農耕知識,保持對自然的敬畏與尊重;第二,在家庭親子活動中,讓孩子學會與父母、與農夫、與社會溝通,學會愛與被愛,讓孩子變得善于表達;第三,孩子在田園實踐中,通過各類動手活動,能夠提高孩子對新事物學習接受能力。
因此,各類親子項目的設置,要把自然課堂的教育融入進來,讓孩子在玩;顒拥耐瑫r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