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北京,都市農業已經領跑全國,在城市與農業如何協調發展、共同構建健康、可持續的關系方面為國內城市樹立了典范。這一點從北京接連不斷舉辦的各農業會展上集中體現。當然,農業旅游規劃的成功離不開旅游策劃師的精心設計。
農業學者對會展農業的普遍解釋是,它是以拓展農業多功能為導向,以農業、農俗、農產品為載體,以會議、展覽、展銷、節慶、農事等活動為表征,以打造品牌為目標,融合了休閑、旅游、文化、服務等多種業態,全方位展現都市農業現代要素集聚效應的一種現代農業形態。
從字面上去理解這句有些冗長的概念解釋無疑是枯燥和抽象的,但是當我們把視線轉移到在北京每年不間斷舉辦的各類農業會展中,就有了生動和具體的感受。
農業嘉年華成北京都市農業“第五季”
4萬平方米聯動溫室、300多家國內外參展商、600多種農業優新特品種、1000多種優質農產品——這是不久前剛剛落幕的第四屆北京農業嘉年華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在58天的會期中,此屆嘉年華共接待游客133.6萬人次,實現園區總收入6070.03萬元,較上屆增長17%;帶動草莓采摘收入1.625億元、民俗旅游收入9491.63萬元。這些數字放在國內其他任何一個地區舉辦的本地農業展會上,都是令人贊嘆的。
作為北京每年初春之際的農業盛會,北京農業嘉年華向消費者呈現了一個農業休閑互動大樂園,也展露出北京都市現代農業最華彩的部分。
時間撥回到2012年。那年踏著春天的腳步,世界草莓大會首次走進中國,落戶北京。作為北京市舉辦的第一個高規格的世界級農業展會,當年的世界草莓大會參會人數突破了20萬、參展企業接近200家,促成了美國、西班牙等國際草莓巨頭落戶昌平,打造了昌平草莓的新品牌。大會之后,昌平區年均接待草莓采摘游客300萬人次,草莓觀光采摘銷售量達到了總產量的6成。世界草莓大會的成功舉辦,拉開了北京會展農業蓬勃發展的大幕。
為充分利用世界草莓大會的設施及成果,通過會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北京農業品牌,為消費者提供更加高端的農業休閑產品。從2013年起,北京市開始舉辦每年一屆的以“自然、融合、參與、共享”為主題的農業嘉年華。在每年冬春之交休閑旅游的市場空白期,北京農業嘉年華用接近兩個月的時長為首都市民獻上了農業狂歡節,打造出了北京都市現代農業的“第五季”。
實踐證明,在北京舉辦這樣的農業盛會是成功的。僅前三屆,平均每屆接待游客106萬人次,園區直接經濟收入4000萬元,帶動周邊草莓采摘園實現銷售收入1.67億元,鄉村旅游收入近億元;全市80所中小學幼兒園、10萬師生在嘉年華參加農業教學實踐活動。
國內外大型會展農業在京郊多點開花
從世界草莓大會起步,北京會展農業踏上了精彩的旅程。幾年來,京郊各區國內外大型會展農業項目多點開花、全面發展,逐漸成為北京都市現代農業的重頭戲,在引領帶動北京農業轉型升級當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成為北京農業走向國際舞臺的重要平臺。
2012年,第十八屆世界食用菌大會在通州召開。借力一場國際食用菌科技、產業界的盛會,通州區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全區林地食用菌生產面積達到1萬畝、設施食用菌生產面積達到2000畝。在開發焙干菇片、菇醬、蘑菇精等系列產品的同時,還建設了食用菌休閑體驗農莊,吸引游客參與體驗。
2014年,第七十五屆世界種子大會在豐臺召開。大會以“小種子、大夢想”為主題,集中展示了中國種業和北京種業發展歷程及成就。大會期間,種業貿易洽談超過3000場,意向成交金額超過30億美元,有力地推動了北京“種業之都”的建設。
2014年7月,世界葡萄大會在延慶舉辦,全球頂尖學者及行業代表聚集一堂,交流葡萄與葡萄產業的最新成果。3000畝的葡萄博覽園里,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1014個葡萄品種;以世界葡萄大會為契機,延慶區與河北省懷來縣宣布共建延懷河谷葡萄及葡萄酒產區,整體打造具備國際水準、高端酒莊集聚的“延懷產區”。
嘗到“甜頭”的延慶區,繼續在2015年舉辦第九屆世界馬鈴薯大會,打造“馬鈴薯種源之都”。全球196家知名展商參展,專業觀眾達5756人次,達成交易意向1.5億元。大會期間,延慶與河北張家口市簽訂了馬鈴薯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品種選育、科技協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展開廣泛合作。
北京還是一個有花有緣的城市。2015年9月,第四屆中國蘭花大會在房山區召開。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及中國臺灣地區和天津、河北、貴陽、長沙等省市參展,共展出400余個品種、8萬多株名貴蘭花,接待游客近20萬人。
2016年5月,世界月季洲際大會在大興區開幕,全球40余個國家的月季專家大咖、行業人士齊聚一起,共話月季育種、月季產業和月季文化。2300余種各具特色的月季花在5000畝的月季園區讓游客流連忘返。
展望未來,北京還將舉辦2016年國際作物科學大會,201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2020年世界休閑大會等大型會展。這些世界級別的農業盛會將讓多彩的京郊以更加迷人的姿態展現在人們眼前。
會展農業和鄉村休閑產業同步邁進
從產業性質看,北京會展農業具有鮮明的休閑農業特征。作為大都市的會展農業,與休閑農業密不可分,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隨著市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休閑、體驗、科普、度假養生等新的消費需求快速增長,催生了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新型支柱產業——鄉村休閑產業。
近些年,通過農田景觀打造、溝域經濟、山區搬遷、鄉村旅游合作社培育、品牌創建,京郊為消費者提供了眾多有特色、高品質、有創意的休閑農業產品。
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農業觀光園1328個,民俗旅游經營戶8941戶,年接待游客4043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39.2億元!叭珖蓍e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中國美麗田園”“中國最美休閑鄉村”……一個個榮譽稱號的獲得,標志著北京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正在實現著由快速成長期向成熟期轉變。
會展農業的發展為鄉村休閑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動力。依托會展農業創造的條件,北京各區推出了精彩紛呈的農事節慶活動。大興西瓜節、平谷國際桃花音樂節、順義郁金香花卉節、番茄文化節、延慶金秋葡萄文化節等各具特色的農事節慶活動,已經成為市民參與農業體驗互動的重要載體,成為各區鄉村休閑產業的亮麗名片。
新的時期,北京鄉村休閑產業呈現出投入資本創意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產業發展品牌化、經營管理市場化、政府服務信息化的新趨勢,北京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2.0版”正在隨著提檔升級的不斷推進而呼之欲出。
可以預見,休閑和會展在未來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將繼續成為增進農民福祉和提高市民幸福指數的朝陽產業。
(相關閱讀:鄉村旅游規劃)
創行合一旅游規劃設計院 官方微信
